
「氣候難民」(Climate Refugees)這個詞很容易能從字面上看出它的意思,它是從1980年代「環境難民」(Environmental Refugees)延伸而來。台灣莫拉克風災的受災戶就是氣候難民的一群。
這部影片是好萊塢電影製片人兼導演麥可奈許(Michael Nash)以及夥伴賈斯丁霍根(Justin Hogan)的作品,是難得的一部好萊塢紀錄片,將於明年1月,在美國猶他州(Utah)日舞影展(Sundance Film Festival)舉行世界首映。2006年以氣候變遷為題材的記錄片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(An Inconvenient Truth),也是在此地首映。
我高三看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時充滿震撼與感動,事隔三年,我對環境議題有了更多的了解,也親身去過吐瓦魯和參加哥本哈根的會議,我不知道,我不知道當我看到這部影片的時候,將接收到多大的衝擊。導演深入印度奧里薩省(Orissa)等地,尋訪消失的濱海村莊肯哈普拉(Kanhapura),也造訪沉沒中的大洋洲國家吐瓦魯(Tuvalu),影片中有非常多吐瓦魯的影像。我光看預告片就要大哭了。片中的日本人,是Tuvalu Overview(日本NPO)的代表,也是《日漸沉沒的樂園吐瓦魯》的作者,我在哥本哈根有遇到他,明年一月再去吐瓦魯時也會遇到他。片中的吐瓦魯人,看起來也是多麼的熟悉,這些人事物,就在我生活的周遭,我能做些甚麼?
看完珍古德的《用心飲食》之後,我決定要吃素,不過後來考慮到不想放棄文化和認為有更重要的事,改成吃「健康素」。但是我覺得現在應該要有個新名詞,稱為「環境素」才對。
那看完「氣候難民」之後,會決定要做些甚麼事呢?我好期待。
我也想真正的做一些事。
吐瓦魯的孩子們一樣是這樣說,
「I am willing to die in here on my home island. 」
遠藤說:「I am so sorry about this.」
AND SO DO I.
我哭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